小小说

把秋色搬回家

字数:1,567 2025年11月07日 版名:梅花
  孙文胜
  这个秋天,矿工老李收获满满的。
  清晨的阳光洒在窗台上,老李推开玻璃窗,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。蓝莹莹的天,绿油油的树,让他的心情格外舒畅。
  望着远处那片曾经寸草不生的矸石山,如今已披上绿装,老李想起了刚参加工作时的光景。那时候,他是一名掘进工,打眼、放炮等等,是每个班的固定工序。他年轻,干活劲头大,戴口罩嫌憋得难受,光想着呼吸畅快,摘了口罩,就把粉尘吸进去。体检时,才发现肺落下毛病。医生说,慢阻肺目前无法根治。但待在空气质量好的地方,有助于缓解症状、降低急性发作风险。有了这个提示,退休后他就向领导请求,在复绿的矸石山上承包了五十亩地。
  老伴在老家种了大半辈子庄稼,啥时候种葱、啥时候栽蒜,啥时候点瓜种豆,那可是门儿清。现在有了这大片的绿化地,她就大刀阔斧地施展开了拳脚。没想到,几年过去了,秋实累累,瓜果满山,他的慢阻肺竟也奇迹般好转了,咳嗽不再频繁,憋喘也轻了许多。
  这满眼的秋色,你若只是看客,便只能得其皮毛。若弯下腰,伸出手去“ 搬”,那秋的魂魄,才肯跟你回家。
  于是,老李便去搬了。先是去那坡上。南瓜是最好说话的,一个个憨拙地卧在干爽的叶蔓间,像些打坐的胖罗汉。它们的黄,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明黄,而是一种沉甸甸的、吸饱了日头的赭黄。皮子绷得紧紧的,敲上去有闷闷的、厚实的回响。老李得用些力气,才能将它从蔓上“请”下来。抱在怀里,那分量直往下坠,仿佛抱着一团凝固了的、温暾的阳光。
  旁边的玉米,则要矜持些。它们的外衣早已干枯,边缘卷曲着,透出里头隐隐的、密实的金黄。老李像读信一般,一层层耐心地剥开它。剥到最后,那珍珠玛瑙似的籽实便“哗”地亮在了眼前,齐刷刷的,闪着润泽的光。
  而最热烈的,却要数靠近屋舍的大棚里的光景。西红柿一嘟噜一嘟噜地挂着,像无数盏小小的、饱满的红灯笼,沉得快压弯了腰。辣椒呢,有的翠绿如玉,有的已晕上一抹酡红,尖尖的,俏生生的,在叶间藏也藏不住。还有那紫茄,泛着幽深的光泽,肥硕得如同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熊崽。这泼天的、近乎奢侈的丰收,是土地对辛勤最慷慨的回报。
  “ 老李,收获不错啊。”好友老周骑着电动车经过,车把上挂着鱼护,里面几尾鲫鱼活蹦乱跳。老周退休前和老李是一个掘进队的,如今他每天一早都要去附近的采煤塌陷地钓鱼。以前采煤塌陷地的水太脏,离老远闻着都臭烘烘的。自从矿上在采煤塌陷地建设绿色能源基地,水变清了,鱼也多了。说话间,老周照例分了几条鱼给老李,那活蹦乱跳的劲儿,分明是另一重水里的秋色。老李也慷慨,新鲜的蔬菜,给老周的车上挂得满满当当的。
  将这些黄的、金的、绿的宝贝运回家,院子便有了气象。南瓜在墙角叠起了,稳稳地坐实了秋的根基。玉米棒子被编成辫子,沉甸甸地挂在屋檐下,像一挂挂金黄的瀑布。风一过,它们便相互叩击,发出干爽的声响。毛豆安静地躺在竹匾里,懒洋洋地享受着日光浴。
  这还不够,老李还得去屋后,运回水色富足的萝卜。老李揪住那蓬松的、翠滴滴的缨子,用力一拔,“噗”一声,带着湿泥的萝卜便出来了。白的,是浑玉。红的,是胭脂。剥开皮,一股子脆生生的辣意,直冲鼻孔。白菜则端庄,片片叶子向内里包拢,绵密得像满怀心事的小媳妇,叶脉里流淌着甜蜜的梦。树上的苹果,是“请”回来的。老李小心翼翼地托住,轻轻一旋,它便离了枝头。苹果的红,羞怯地晕在脸颊上。光滑的皮上蒙着一层天然的白霜,凑近了闻,那股子香,能醉倒人。
  如今,老李的小院里,南瓜、玉米、白菜、苹果……团团锦簇。就像诗人顾城描述的那样,它们不说话,就十分美好。墙角水缸里,老周送来的几尾鲫鱼偶尔甩尾,激起一圈涟漪,给这满院的秋色添了几分灵动。
  将秋色秋果妥帖地搬回家,往后的日子,哪怕是风雪叩窗,他也气定神闲。炉火边,切一盘萝卜,那爽脆里,有秋的筋骨。煮一锅南瓜粥,那甘甜里,有秋的魂魄。炖一尾鲜鱼,那乳白的汤汁里,有这片土地重获新生的滋味。
  (运销集团公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