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城矿业公司:灾害治理的“时代之问”

字数:1,914 2025年09月12日 版名:党建·员工
  2025年,韩城矿业公司瓦斯超限次数同比下降70%,地质构造与水害两大核心风险明显降低… …
  韩城矿业公司所属煤矿均为“双突”矿井,加上地质构造复杂,水害威胁突出。如何将各类灾害从“治得住、治得准”到“治得快、治得省”,是横亘在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“ 时代之问”
  坚持在学习中增强灾害治理本领
  人员素质是决定灾害治理水平的核心要素。该公司坚持问题导向,聚焦从业人员思想认识与业务技能的提升,持续深化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。公司通过创新形式、搭建多元载体,推出以训赋能、实战练兵、大讲堂、“师带徒”等9种技能提升举措,全方位推动“以学促干、以干促学”的良性循环,切实强化灾害治理队伍能力建设。
  “ 近期我们开展的‘六大工种’规范岗位操作流程视频教学工作,就是创新举措之一。”桑树坪二号井人力资源部部长韩栋介绍。
  韩栋所指的“六大工种”指的是抽采工、变电工、主扇司机、瓦斯抽采泵司机、探放水工和水文地质工,是灾害治理工作中最关键的基础岗位。为了确保教学效果,该矿构建了实景视频教材编制与配套培训体系。结合岗位作业需求,以现行岗位描述、手指口述等为范本编写视频脚本,邀请“技能标兵”担任教学主角,通过多机位拍摄展示标准化作业流程,完整呈现交接班、设备启停、故障处置等全流程操作规范,通过线上平台、班前会、岗前培训等多渠道推广应用,并建立学习效果考核评估机制。
  下峪口矿组建了以矿领导班子、各专业副总工程师、生产部室负责人及技术骨干为核心的复合型讲师团队,严格执行“一周两课堂、一月一考试”机制,于每周二、周四晚固定时段开展培训,形成了“领导讲政策、副总讲技术、骨干讲实操”的多层次教学体系,实现知识传递与经验共享的有效融合。
  截至目前,该公司灾害治理工种持证上岗率达100%,岗位技能考核优秀率达90%以上。
  坚持在不断破局突围中发展壮大
  成功没有捷径,但成长却可以加速。7月中旬,韩城矿业公司精准锚定行业标杆,组织五矿矿长远赴淮南、淮北矿业开展对标学习。通过实地深度考察与沉浸式交流,“两淮灾害治理模式”的深层逻辑逐步清晰,其“理念引领+精细管理+技术革新”的三位一体治理体系,以实效彰显专业实力,令人信服。
  对标是起点,转化才是关键。韩城矿业坚持“学用结合、学思互促”,各矿井结合实际打出治灾“组合拳”,推动学习成果快速转化为发展实效。
  桑树坪二号井以科技为核心引擎,聚焦灾害源头治理。在现有瓦斯治理技术工艺基础上,创新集成穿层水力压裂、顺层机械造穴等增透技术,搭配顺层风动定向钻进工艺,并同步建立钻孔初始浓度与衰减浓度考核管理机制,成功实现瓦斯治理从“提效率”到“提效果”的关键跨越;同时灵活借鉴淮南矿区在松软低透气性煤层治理中的先进思路,引入区域预抽瓦斯技术的封孔经验与定向长钻孔“以孔代巷”技术,推动瓦斯治理效能提档增速。
  象山矿井秉持“精准治灾”理念,按照“一矿一策”“一区一策”原则,因矿制宜优化灾害治理顶层设计,为高效治灾提供制度与方案支撑。在地质超前保障领域,该矿于22310综采工作面回采前,精准运用槽波地震勘探技术,依据勘探结果对工作面地质异常区进行提前预测预报,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构建坚实地质屏障;在南翼二号回风大巷掘进过程中,创新采用“定向长钻孔+孔中物探”组合技术,精准探明工作面前方水文地质情况,有效规避掘进风险,保障巷道安全高效推进。
  坚持在实干中做好灾害治理工作
  韩城矿业公司各生产矿井以“两个构建”为依托,充分激活内生动力,让每名职工、每个岗位都成为安全生产坚实可靠的支点。
  构建“四级联动”风险研判闭环机制。每月由矿长牵头,组织生产、通风、地测、机电等多部门,对全矿灾害治理系统开展“体检式”深度分析;每周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专项研判,建立“一隐患一档案”全流程跟踪机制;每天由通风、地测等相关部室在调度会上进行风险研判提醒;每班由队长及跟班队长通过“班前会风险预研+现场动态确认”双轨研判,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,制定并落实精准管控措施。
  构建全员创新创效联动机制,将自主科技创新转化为切切实实的灾害治理成果。各矿全体总动员,将问题当课题解,把矿井一线作为研究室。从“小”处着眼、向“实”处发力,有效破解多项瓦斯治理难题,形成系列创新应用成果:自主研发的筛孔管锥形穿透堵头,成功解决了穿层下管不到位、钻孔吸煤量大的难题,让单孔抽采量提高5%-10% ;投入使用的水封集气式防喷装置,大大减少了瓦斯异常涌出现象,单台钻机月成孔率增加了20%;引进的水力冲孔参数智能监测系统,成功克服了穿层钻孔水力冲孔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难题… …
  灾害治理不仅是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“必选题”,更是铺就绿色矿井可持续发展之路的“必答题”,这道题,韩城矿业公司必须答好、答出彩! 
(刘伟 焦娟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