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神南产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以“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”为主线,集结全员智慧攻坚技术瓶颈,在项目突破、人才培育、课题攻关三大领域齐发力,为中心降本增效注入强劲动能,书写了“以技术破局、以创新创效”的维修篇章。
“ 以前翻转链轮得4个人抬,又费劲儿又危险,现在有了这个翻转平台,1个人操作就行,效率还快了不少!”提及三机车间的创新成果,维修工人李师傅赞不绝口。这一让员工直呼“省心”的《链轮翻转平台》,正是中心上半年创新项目的亮眼代表。该成果不仅斩获公司2025年一季度技术创新一等奖,更直接创造17万元经济效益,成为“ 创新即效益”的生动注解。
截至7月底,中心上半年累计完成创新项目122项,提前冲破阶段任务线。从“设备维修流程优化”到“安全防护装置升级”,从“ 废旧配件再制造”到“智能监测系统研发”,一系列创新成果精准解决了维修现场“效率低、成本高、风险大”的痛点,让技术创新真正成为生产经营的“助推器”。
“ 每月的理论考核逼得我主动啃技术手册,现在设备图纸看一遍就能理清维修思路!”刚通过钳工月度考核的青年员工王磊,谈起培训收获时满脸自豪。科技创新的背后,是中心对人才培育的持续深耕——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核心,中心构建“理论+实操”双轨培育体系,为创新工作储备“ 技术尖兵”。
上半年,中心累计组织7期钳工月度理论考核,覆盖1550人次,通过“考重点、测难点”倒逼员工吃透设备原理、掌握行业标准;同步开展电、钳、焊等9个核心工种实操培训7期,1243课时的沉浸式教学、3106人次的实战演练,让员工从“会操作”向“精技术”跨越。如今,中心员工解决现场技术难题的效率较去年提升30% ,不少青年员工已成长为创新项目的“主力军”,人才梯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“蓄水池”。
“ 进口减速器维修一直依赖外委,成本高、周期长,我们攻坚组就是要啃下这块‘硬骨头’……”在“ 进口减速器国产化替代”课题研讨会上,技术组长张工的话掷地有声。为突破维修领域“卡脖子”技术,中心精选10名技术骨干组建“ 创新攻坚专班”,聚焦设备维修效率、安全风险防控、成本管控三大核心,确立9个重点研究课题。
攻坚专班采取“现场蹲点找问题、多方论证定方案、反复试验求突破”的工作模式。其中,“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自主维修”课题已突破3 项关键技术,投用后可将外委维修成本降低20%;“中部槽智能检测技术”课题研发的检测装置,让配件检测效率提升50% ,为大规模设备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创新项目从“量的突破”到技术成果“质的提升”,从“少数人攻坚”到“全员搞创新”,机电设备维修中心正加速实现科技创新的“ 能级跃升”。接下来,中心将继续推动现有创新成果标准化、规模化应用,把创效潜力转化为每年数千万元的长效收益;同时,深化“技能大师-骨干员工-青年新秀”人才培育链,让创新活力覆盖每个维修岗位,真正将科技创新打造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“ 永动机”。
(宋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