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路一变天地宽

——黄陵矿业铁运公司连续十七年守稳千万吨关口

字数:1,553 2025年09月12日 版名:要闻
  截至8月20日,黄陵矿业铁运公司累计煤炭运量1076万吨,自2009年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以来,已连续十七年稳固这一关键指标。从“冲刺破千万”到“十七年稳守”,该公司始终秉持“哪里有问题,就从哪里破题;哪里需发力,就从哪里聚焦”的务实准则,聚焦安全、效能、人才精准发力,为运量长期稳定筑牢坚实根基。
  筑牢安全防线
  “ 铁路运输,安全为天。隐患不除,运量再高也只是‘ 空中楼阁’。”随着线路运营年限逐年增加,设备老化、线路病害等潜在风险逐渐显现,如何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,成为保障运量稳定的首要课题。
  面对这一挑战,该公司坚持“排查-整治-防控”全链条闭环管理,通过专家指导和日常巡检相结合的方式,对全线35座桥梁、16座隧道、109处涵洞及沿线边坡逐一“体检”,建立“一患一档”管理台账,明确整改责任人、整改时限与验收标准,优先完成14处重大隐患治理,同步部署铁路沿线智能监测系统,确保隐患“早识别、早预警、早处置”,推动安全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。
  安全管理要落地,标准执行是关键。该公司对照《铁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(企业标准)》编制覆盖各岗位的作业指导书84项,设备使用检修操作规程152项,将隐患排查、应急处置、设备维保等全流程纳入标准化管理;同时打造检修车间、调车作业“ 标准化示范现场”,通过可视化指引强化标准执行,让按标准作业成为习惯,让习惯固化为安全自觉,为千万吨运量筑牢安全屏障。
  释放运输效能
  运量要稳,效能是核心。近年来,随着集装箱业务全面铺开、重车回流需求持续增加,叠加管内外线路同步施工的影响,“车货衔接不畅”等问题偶有发生,成为制约运能释放的“关键梗阻”。
  该公司聚焦调度、装车、设备三个核心环节精准发力,打出“提效组合拳”。在调度环节,主动对接路局,开通双龙站重车直达列车,减少冗余环节;落实空排车“原进原出”,优化车流匹配,提升列车周转效率;在装车环节,严格执行两级货源核验制度,完善31项装载加固标准,推行驻站检车员前置服务与“在列焊”措施,有效缩短车辆责任停时;在设备环节,升级全电子微机联锁系统、更新无线列调设备,引入无人机巡检提高线路排查效率,购置专业换轨设备与升级道岔设施,大幅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。
  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。2024年,该公司运量首次突破1800万吨大关,达到设计上限;今年1至7月份,累计发送运量较预算增幅12.2%,车辆平均停时同比压减0.33小时/车,运能高效释放,持续为稳运量提供核心动力。
  锻造人才梯队
  企业要长远稳产,关键在人。面对“老员工集中退休、新员工技能不足”等人才断层难题,该公司坚持以“搭好队伍、用好机制” 为抓手,全力补齐人才短板。
  在队伍建设上,选优配齐配强基层班子,调整选聘18名管理干部,使80、90后中层管理干部占比提升至52.7%;定向培养专业人才,确保关键岗位不缺位;在机制激励上,出台《技能人才管理办法》 ,明确“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”,9 名员工凭职业资格证实现薪资晋升,技能等级认定覆盖率从18.8%提升至 42.6%,有效激发职工“学技能、强本领”的积极性。
  人才“引得进、留得住”,更要“育得好、用得上”。该公司推行“定制化”培养,邀请行业专家走进企业,围绕“ 桥隧涵养护、机车故障应急处置、装载加固规范”等薄弱环节开展专题授课,靶向补强职工专业技能;针对新员工,落实“三阶段考核+师徒结对”培养模式,通过理论考核、实操达标、跟岗历练等方式层层把关,确保新员工技能合格率100% 。
  同时,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、技术比武活动,激励职工在“比学赶超”中提升本领,推动人才队伍从“满足基本需求”向“优质高效服务”转型,为运量稳定提供可靠人才保障。
  十七载栉风沐雨,铁运公司以创新与务实守稳千万吨关口,保障煤炭外运通道畅通,为矿区能源保供筑牢坚实支撑。未来,该公司将持续推进智能调度升级与绿色运输技术应用,不断续写煤炭铁路运输稳产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