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陵矿业一号煤矿:“四种经营理念”落地生金

字数:1,287 2025年08月29日 版名:要闻
  “ 截齿没磨秃就换?链条没断就扔?”近日,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一场围绕“四种经营理念”的大讨论正酣。从矿领导到职工,老经验碰撞出新思路,小建议攒成新思路。这场全员参与的“头脑风暴”,正让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理念在百米井下开花结果。
  废旧设备“变形记”:车间里的“点石成金”术
  “ 别瞧这栅栏不起眼,都是报废链条改的,省下好几万材料费。”机修车间内,主任张海斌指着一排排整齐的密闭墙栅栏满脸自豪。顺着他手指的方向,原本该进废品堆的刮板机链条,经过切割、焊接、打磨,变身成坚固耐用的隔离栅栏;生锈的钢管被焊成多层工具架,扳手、钳子分门别类码放得整整齐齐;就连被裁掉的废旧皮带,也成了井下通道的“防滑神器”,踩上去稳稳当当。
  “ 咱车间没废品,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。”张海斌说。在“用‘紧日子’过‘好日子’”的讨论主题引领下,工人们把“抠门”当本事,给废旧设备来场“华丽转身”。今年以来,仅机修车间就完成废旧物资改造30多项,直接节约成本超40万元。那些曾经的工业废品,如今成了安全生产的“得力助手”,更成了职工眼中的香饽饽。
   工匠“传帮带”:小零件里的“大算盘”
  “ 这U型卡看着小,一个省5块,百个就是500块,一年下来可不是小数目”在焦飞工作室,“三秦工匠”焦飞拿着不起眼的零件给青年职工“算账”。年纪轻轻地他满手老茧,眼神明亮,讲起节约经头头是道:“井下设备金贵,每个螺丝钉都连着咱们的饭碗,咱修设备不仅要保安全,更要会过日子。”
  这话可不是空谈。去年冬天,一台进口液压支架密封圈老化,换套新的要花上万元。焦飞蹲在井下琢磨了三个班,愣是用国产密封圈改造适配,不仅省下大笔开支,还延长了使用寿命。在他的带动下,“省下的就是赚到的”成了综采一队的口头禅。职工们巡检时多了个习惯:兜里揣着小本子,记下设备零件的磨损程度;工具箱里备着砂纸、扳手,小毛病当场修复;连休息室的灯都养成了“人走灯灭”的默契。如今,这个队每月节约维修成本近10万元,成全矿的节约标杆。
  全员“金点子”:小建议撬动大效益
  “ 材料运输要绕远路,损耗多还费时间”“非生产性开支能不能再压一压”在“党员攻关立项”和“金点子”征集活动中,职工们的“心里话”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。运输队职工李刚提出的“材料运输路线优化方案”,让井下材料周转时间缩短20%,每月减少损耗近3吨;财务部门推出的“成本管控妙招”,通过严控会议费、办公费等非生产支出,上半年就省下20多万元。
  “ 困难面前,咱们得拧成一股绳,打好‘铁算盘’。”一号煤矿总经理焦稳锋在大讨论中多次强调。党员干部带头成立12支攻关小组,瞄准“设备故障率高、维修成本大”等“硬骨头”啃起来。综采一队党员舒林带领团队改良采煤机喷雾系统,让吨煤耗水量下降15%;机电队攻关小组给老式开关加装智能保护器,设备故障率降了三成。截至目前,全矿已采纳“金点子”46条,创效超300万元。
  从车间变废为宝到井下修旧利废,从工匠言传身教到全员献计献策,一号煤矿的大讨论把“四种经营理念”变成了职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行动指南。如今矿区里,“算细账、降成本、提效益”成了新风尚,食堂光盘成习惯,办公室“双面打印”成自觉,井下物料零浪费成标准。 (魏国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