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能源绿色转型的壮阔浪潮中,府谷能源公司以“走在前、做示范”的使命担当,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的交界地带,镌刻下一串闪光的足迹。
从响应“新电改”政策的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,到服务“双碳”目标的新能源大基地外送项目投运,再到契合“新型电力系统”建设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落地,每一步跨越都紧扣国家能源战略脉搏,每一个“首个”标签的背后,都是一部政策引领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的奋斗史诗,更是府谷能源践行“开拓求变”文化、用初心与坚守书写的绿色答卷。
破局者的勇气:在政策春风中播撒绿色种子
2015年,国家出台“新电改9号文”,提出“管住中间、放开两头”的改革方向,为新能源发展注入政策暖流。彼时的陕北高原,府谷能源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,当勘探队第一次将测风塔矗立在皇甫川、清水川的山间沟壑时,企业的新能源版图还只是一张白纸。“新电改让更多主体能参与电力市场,这是我们必须抓住的机遇。”府谷能源公司决策层的判断坚定而清晰。
2019年12月,府谷能源公司首个新能源项目——新元公司厂区8MW分布式光伏成功并网,在政策春风中播下第一颗绿色种子。这个项目从审批到投运仅用8个月,创下陕北地区分布式光伏建设的“府能速度”。而真正的考验,在府谷50MW风电项目建设时到来。
“ 风电项目从设备选型到并网流程,每一步都得对照政策摸索。”参与建设的人员回忆道。冒着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,安装师傅裹着防寒服在塔筒上连续作业,面罩上的冰霜凝结了又融化;电气调试人员顶着风沙排查线路,始终守着“零误差”标准。最终,项目创下“ 三天完成一台风机吊装”的纪录。当14台风机组成的“ 绿色矩阵”首次并网发电,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涌入电网时,现场响起的掌声里,有对突破的喜悦,更有对使命的致敬。
这个年发电量达1.07亿千瓦时的风电项目,至今累计发电3.1亿千瓦时,贡献利润1200万元,为陕煤集团新能源发展提供可复制的“府能经验”,让“绿色陕煤”的旗帜在陕北大地高高飘扬。这一步,府谷能源踩准政策节拍,在能源绿色转型赛道上迈出坚实步伐。
开拓者的智慧:在“双碳”蓝图上绘制绿色矩阵
2020年“双碳”目标提出,2021年“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”战略确立,国家能源转型的蓝图愈发清晰。府谷能源公司以陕北为支点,将绿色版图从陕北延伸至关中,在三秦大地上铺展开来。
定边300MW光伏项目是这一阶段的标杆。 2021年 12 月并网至今,累计发电14.02 亿千瓦时,营收4.16亿元,利润3400万元。该公司团队创新采用“牧光互补”模式,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种植沙棘、苜蓿,既提高土地利用率,又契合“清洁低碳”的新型电力系统要求。
2024年12月,靖边100MW风电项目投运,作为陕煤首个大基地外送项目,该项目通过特高压通道直供华东,年发电量2.2亿千瓦时,这正是“全国统一电力市场”建设中“电从身边来、不从远方取”的生动实践。建设期间,团队发明“防风导流罩”克服大风精准对接机舱,搭建“移动气象站”连续72小时监测风速——风沙挡不住的,不仅是电流,更是对“新型能源体系”国家战略的践行。
如今,府谷能源的绿色矩阵已遍布陕北、辐射关中。旬邑200MW风电(在建)、韩城100MW风电(在建)、彬州100MW光伏(拟建)……截至2025年6月,累计新能源发电近20亿千瓦时,利润突破1亿元,“十四五”末建成、在建新能源装机将突破1000兆瓦。从定边的光伏蓝海到靖边的风电长廊,这些项目如同绿色明珠,成为陕西能源结构转型的坚实支撑。
领跑者的远见:在系统变革中锻造创新引擎
新型电力系统要求“安全可控、清洁低碳、灵活高效”,府谷能源公司紧跟这一步伐。2025年5 月,新元电厂10MW/5MWh电化学调频储能项目投运,预计年增辅助服务收益2000余万元。更令人瞩目的是今年 8 月将开工的新元电石厂50MW/100MWh 负荷侧储能项目,它不仅能通过“峰谷套利”释放电价红利,更能与火电形成“火储联调”,提升电网灵活性。这正是对“源网荷储多向协同”新型电力系统目标的精准回应。
从响应新电改的“破冰”,到服务双碳目标的“提速”,再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“领跑”,府谷能源的绿色转型之路,始终与国家能源战略同频共振。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储能电站的蓝色屋顶,当风电叶片在霞光中划出优美弧线,“夙兴夜寐、宵衣旰食”的府谷能源干部职工,正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在能源革命的新赛道上加速奔跑,让绿色发展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。
(郝淑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