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从自己的内心,做自己人生的舵手,朝着自己选定的方向努力奋进,勿要放弃。绚丽的生命之花只绽放一次,自己就是最美的太阳。
——题记
每每拿起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这本书,我仿佛透过文字穿越时空,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,仿佛有一场风暴在灵魂深处肆虐,而后又留下无尽的思索。
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是一部女性破茧成蝶的自传体传奇故事。作者塔拉·韦斯特弗17岁之前经历刀和火的磨难,这不但没打垮她,反而让她走向坚强,她一路披荆斩棘,冲破牢笼,凭借自己的努力戴上了一顶学历的高帽,像鸟儿一样飞向自己神往的那座山。
塔拉·韦斯特弗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巴克峰,一个信仰极端的家庭,一个三观极度扭曲的原生家庭。她父亲认为学校是政府的傀儡,而家庭教育则是上帝的宗旨。她的母亲一直尊崇,药是一种特殊的毒,会在余生慢慢腐蚀你。她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垃圾废料场,母亲是草药师兼助产士。
自七岁起,塔拉就在父亲经营的垃圾废料厂里帮忙干活,或者跟随母亲制作酊剂和精油。小小年纪,却因为长期劳动,手上长满了老茧,受伤流血更是家常便饭。可她不敢反抗,因为在这个家里,父亲是权威,母亲与她都要唯父亲马首是瞻。
塔拉整个童年都是与废铜烂铁和各色草药为伴,暴力血腥也没有缺席。躁郁症父亲不顾她的安危,一次次将她推向废料场危险的轧钢刀,父亲见到塔拉看书,便强拽着她去给果树浇水,尽管当时外面正在下暴雨;扁桃体发炎,父亲的治疗方法是让她每天张着嘴巴在烈日下暴晒半个小时。哥哥肖恩则有严重的暴力倾向,常常对她拳打脚踢,还把她的头按进马桶。更让塔拉难受的是,知情的母亲无视她所受的委屈而选择沉默。父亲的控制、哥哥的暴戾、母亲的隐忍,让塔拉感到窒息和绝望,恐惧、暴力、无知充斥了她的童年。
塔拉一度认为自己未来会早早结婚生子,继承母亲的工作去做一个助产士,或者在父母安排下嫁给一个工人或农民,然后生儿育女,在山区度过余生。直到17岁,她才遇见了照进她生命里的一束光——泰勒。泰勒通过自学考上了大学,凭借一己之力撬开厚壁,让光透进黑暗之地,指引着她走向教育之路。
正因为没有翅膀,才会向往遥远的天空。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笼中困兽,天赋极高的塔拉在泰勒的鼓励下在地下室偷着自学,在天道酬勤与自身聪慧的双重作用下,一年后,她收获奇迹,拿到杨百翰大学的入学通知书,从家里“飞”了出去。
塔拉的上学之路,其实并不顺利。当拿到杨百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,她以为从此可以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,然而她还是想多了。父亲得知她想去上大学,便想方设法克扣塔拉的钱,要求塔拉向他支付生活费、保险费等各种费用,以此让她断绝上学的念头。
可一个处在黑暗中发现前方有亮光的人,又怎么会轻易停下前进的脚步?为解决学费问题,塔拉打了两份工,除了在废料厂帮忙外,她又在镇上的一家杂货店申请包装杂货的工作,她按要求如数交钱给父亲。为支付房租,她忍着胃疼,每天清晨4点去做保洁工作。
工作之余,塔拉争分夺秒复习,从最基础的数学符号学起,走火入魔般做着练习题,塔拉拼命压缩着自己的休息时间,每天熬到深夜,揪着头发对着课本苦思冥想,钻研笔记,奋力向大学校门靠近。
踏入校园的塔拉,在同学们眼里就是异类、怪胎。她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,她不习惯洗澡,没有上厕所之后要洗手的常识,也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;她找不到教室,分不清教材,甚至教授讲课时,她连词汇都听不懂;期中考试,四门功课没有一门及格。
无知令塔拉渴望学习,贫穷让她加倍努力。她重新调整作息,每晚坚持学习到凌晨,她一步步向着未知的知识殿堂迈进。那过程充满艰辛,就像一只幼鸟努力挣脱坚硬的蛋壳。
所有吃过的苦、受过的累,如同一把被拉开的弓箭,在最后反弹的时刻,让塔拉的人生,有了更远的射程。毕业时的塔拉不但获得政府全额奖学金,还被教授推荐去剑桥继续深造,而后又赴哈佛大学访学,最终成为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。
如果你知道去哪,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。通过不断努力,塔拉被《时代周刊》评选为“年度影响力人物”。她从一个保守的信徒,变成精神自由的学术精英,这个童年在废料厂长大懵懂无知的山区小女孩,靠着读书,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。
罗曼·罗兰曾说: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,但到后来,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。累累的创伤,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,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。
塔拉曾被痛苦折磨,也曾无助到不能自已,可她恰恰又是在痛苦中,找到走向未来的方向。痛苦就像一把犁,它一面犁破塔拉的心,一面掘开她生命的新起点。
面对痛苦,不用害怕,把它当成一股力量,推动自己奋发成长。当你苦熬过去就会明白,那些苦痛与磨难,其实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。
蚕蛹经历痛苦挣扎,才能破茧成蝶;人经历痛苦炼狱,才能重获新生。生命中的苦痛,是人生的修炼场,也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。
勇敢面对苦难,努力进取,静待自己的花开。余生,愿你我都能同塔拉一样,尝过的生命苦涩,走过的风雨泥泞,都化作脚下的绵延阶梯,去攀登人生的高峰,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。
(作者单位:黄陵矿业公司)